通胀仍将是美国经济痛点所在

作者:管理员来源:汇富宝 www.jlmw1616.com 时间:2025-08-12 10:27:00

最新数据显示,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新关税政策以来,市场和消费者对美国通胀预期大幅飙升,但美国数月以来的消费者物价指数(CPI)却表现温和,不及市场预期。

  伴随着美国经济疲弱迹象越发明显,各界对美国通胀前景的担忧不断加剧。8月7日,纽约联储最新发布的消费者预期调查显示,消费者对5年后通胀水平的预期从6月的2.6%升至7月的2.9%,为3月以来最高水平。与此同时,对一年期通胀的预期也从3%升至3.1%,而3年期通胀预期则维持在3%不变。而美国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贝丝·哈马克表示,随着美国企业开始通过提价将美国政府的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,美国人将会很快看到通胀率上升。她认为今年的通胀率可能达到3%,比美联储2%的年化目标高出1个百分点。

  最新数据显示,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新关税政策以来,市场和消费者对美国通胀预期大幅飙升,但美国数月以来的消费者物价指数(CPI)却表现温和,不及市场预期。数据显示,今年年初至今,美国平均关税税率已经由2.3%大幅提升至20%左右,美国通胀却维持低位。美国6月核心通胀率连续5个月低于预期,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,6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.2%,同比上涨2.9%,都较预期小了0.1个百分点。而美国6月CPI环比上升0.3%,同比上升2.7%,均与市场预期一致,分别较5月0.1%和2.4%的涨幅有所上升。

  分析人士表示,新关税政策并未导致美国通胀反弹,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:一是统计方法缺陷,低估近月通胀。例如,美国通胀具有较强的季节性,需要使用统计模型剔除季节性变化。疫情之后通胀季节性发生突变,当前季节调整模型存在缺陷,可能累计压低月通胀水平。由于预算削减和联邦招聘冻结,美国劳工统计局近期被迫缩减其CPI数据采样网络,进一步降低数据准确度与及时性。二是在“抢进口”规避关税以外,美国进口商可以把货物放在保税区;部分美国进口商可能暂时自行承担关税成本,尚未对最终品涨价,替消费者分摊了一部分压力。三是近期美国经济增长降温,国内需求减少,服务通胀下行明显,部分抵消了关税导致的商品通胀上行压力。

  对于未来美国通胀前景,市场存在不同看法。有观点认为,新关税政策只会导致美国通胀“暂时性”或“一次性”。而新关税政策可能会推升2025年美元走强,就像特朗普在2018年和2019年的第一次高举贸易“大棒”期间所做的那样。因此,新关税政策不一定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,至少不会完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,所谓的汇率抵消至关重要。但也有反对者认为,美国进口商品中既包括最终品,也包括中间品。对最终品加征关税,会导致价格一次性上涨,形成暂时性通胀。但对中间品加征关税,会通过产业链缓慢释放涨价压力,导致持续性通胀。最终品关税与中间品关税的通胀影响叠加,因此,美国本轮通胀上行周期可能接近一年,而不会很快结束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当前美国政策与经济不确定性非常高,美国通胀路径仍存在较大变数。例如,如果美国经济增长明显下行,甚至直接陷入衰退,内需收缩可能完全抵销关税对通胀的影响,压低通胀水平。如果关税政策进一步明显调整,也会改变通胀路径。最近,特朗普把美国劳动统计局局长免职,如果美国统计机构的独立性因此受到影响,也可能增大通胀预测误差。

  美国通胀前景与美联储利率走势密切相关。在7月30日结束的议息例会上,美联储发布利率声明,今年上半年,美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,若这一趋势持续,可能为未来降息提供依据。但声明同时表示,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仍然高企,通胀和就业目标均面临风险。有经济学家表示,由于美国通胀可能即将迎来上行拐点,美联储降息路径可能仍有较大不确定性。如果经济增长进一步明显下行,甚至陷入衰退,美联储当然可以快速降息。但是如果经济增长维持现状,同时通胀上行,美国经济进入滞胀,美联储可能陷入两难,未必能够快速持续降息。

(汇富宝:www.jlmw1616.com)

注册/登录代表您已同意《客户协议书》
  • 关注微信公众号

  • 扫描下载APP